热门搜索: 种植技术 金银花 红豆杉 冬虫夏草 绿萝 富贵竹 文竹 橡皮树 蟹爪兰 家禽养殖 蚊子

农业资讯 农业科技 视频信息 致富项目 农业补贴 农业电商 图片资讯

山东省关于发布做好今冬明春水产品稳产保供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02-08 20:08:43   来源:黔农网   标签:农业政策
内容提要: 关于发布做好今冬明春水产品稳产保供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农函字〔2021〕43号各市渔业主管局、渔业技术推广单位,厅属各有关单位:今年受疫情影
关于发布做好今冬明春水产品稳产保供指导意见的通知

鲁农函字〔2021〕43号

各市渔业主管局、渔业技术推广单位,厅属各有关单位:

今年受疫情影响,多地倡导就地过年,预计大中城市农产品消费量较往年明显增长,为做好今冬明春稳产保供工作,保证各地水产品有效供给,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稳定生产形势

(一)切实抓好春季渔业生产。要抓住春季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指导养殖单位合理安排冬春季生产计划、适当调整养殖结构、加强冬春季多发病害防控、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为稳定全年渔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科学研判水产品供求形势。充分发挥渔情信息采集点作用,及时掌握本区域水产品生产形势,包括:存塘量、捕捞量、冷冻品存量、远洋回运量、销售量、水产品价格和可调剂量等信息,做好稳产保供分析研判。

(三)全面保障渔需物资供应。抓好各地优势主导品种亲本培育和苗种繁育,确保优质苗种供给。做好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储备。加强与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协调配合,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保障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

二、强化生产管理

参照《冬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指南》(见附件),突出抓好苗种投放、水位调控、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病害防控等环节管理,做好倒春寒、大风等防寒防灾准备。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精神,扩大水产品质量抽检覆盖面,严厉查处违规用药行为,保障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注重产销衔接

(一)保障有序供给。引导生产单位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做到产品有序上市,避免一哄而上,确保不脱销、不滞销,稳定水产品供给。

(二)拓展销售渠道。及时调度发布水产品供销信息,加大电商、直供等水产品流通模式拓展力度。鼓励、引导水产企业多渠道、多平台拓展市场,及时疏通物流运输堵点,确保生产供应和市场需求渠道畅通。

(三)提升加工能力。鼓励引导水产加工企业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水产加工转型升级。紧盯新冠疫情和灾害性天气影响,制定应急措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对滞销产品予以冷冻、加工储备。

四、加强技术服务

(一)着力推动技术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国家产业体系、省级渔业产业创新团队、省级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各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团体和专家的专业优势,把科研成果展现在鱼池场户,切实发挥产业技术指导作用。

(二)加强技术动态跟踪服务。利用网络平台、App、微xin、短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形式,加强对养殖生产的动态跟踪服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全力稳定生产,保障水产品稳定供应。

五、落实防疫措施

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系统,强化对冷链产品运输、存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风险防控和处置,对进口或中高风险地区流入我省的冷链产品及其外包装和相关人员、周边环境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落实养殖场场主、捕捞渔船船东和船长的主体责任,严格防控措施,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附件:冬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指南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2月5日

冬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指南

冬末春初时节是水产生物防病促长,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为加强水产养殖管理,确保全省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我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本技术指南,供各地在开展冬春季水产养殖时参考使用。

一、种苗生产

(一)做好亲本培育

春季是水产苗种需求量最大的季节,为保障春季有足够的优质种苗用于养殖生产,保障种苗质量,做好优质亲本的选择和强化培育是关键。

1.鱼类亲本培育:因生殖腺发育的需要,做好亲体营养的强化,饵料尽量选择优质干性配合饲料,同时搭配适当维生素E、维生素C等营养添加剂增强亲鱼体质,减少对冰鲜饵料等外源输入投入品的依赖。预防干性饲料霉变,打开包装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环境调控方面特别需要注意水温、水质的调控,保障亲本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2.虾蟹类亲本培育:进一步加强虾蟹类优质亲本的选育和营养强化,同时要加强饵料生物白斑综合征病毒、虹彩病毒、肝肠胞虫、致病性弧菌、病毒等主要病原的检测;保障亲本培育水体温度;为防止外源病原输入,要采取养殖用水过滤、消毒等措施,防止外源病原输入;加强水质检测,及时采取水质调控措施。

3.贝类亲本培育:双壳贝类亲本饵料以鲜活单胞藻类为主,搭配代用饵料;腹足类亲本贝类以新鲜饵料为宜,投喂前需清洗干净,保证亲本营养充足均衡,控制亲本同步发育。

4.刺参亲本培育:培育时间少于7天,亲参可不投喂饲料;培育时间长于7天,使用配合饲料混合海泥或发酵饲料进行投喂,每天换水1/2以上,换水温差小于1℃,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对于采用升温促熟产卵的刺参苗种生产企业,改变集中促熟、集中销售的思路,根据疫情期间企业的劳动力、物流以及订单等特殊情况,对培育的亲参进行合理的分区、分批管理,通过温度控制、环境调控和营养强化,精准调控种参性腺发育,实现亲本的分批成熟和产卵。

(二)做好苗种繁育

苗种的繁育是保障春季生产的重点,春季是大多数水产品种的繁育季节,及时掌握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非常重要。

1.淡水鱼苗种繁育:根据春季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制定精准的淡水鱼亲本“水温+流水+营养”综合促熟措施,诱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或利用激素诱导产卵。繁殖季节要注意温度变化,春季常见时冷时热,容易鱼卵冻死或发生水霉疾病,要注意保温,或者根据天气预报,开展鱼苗繁育。鱼苗孵化时用水要经过70~80目的尼龙筛绢过滤。

2.虾蟹类苗种繁育:做好生物藻类、轮虫等虾蟹苗种生物饵料的保存工作,采取养殖用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三级紫外消毒、四级蓄水等苗种繁殖与培育的水质保障措施,保证养殖水源洁净。每天至少2次(清晨和傍晚)检测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硫化物等指标,及时调控水质。

3.贝类苗种繁育:雌雄同体的亲贝(如海湾扇贝)排放精卵之后要及时选优,一方面避免多精入卵,降低受精率,另一方面,防止精液过多污染水质;雌雄异体的扇贝(如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和鲍类,应雌雄分开单独育肥,受精时人工泼洒精液,控制1个卵子周围1~3个精子为宜;牡蛎等多采用育肥产卵,应注意洗卵,以保证孵化率;对采用解剖受精的贝类,要注意区分雌雄个体,挤卵时采用多级滤网过滤排除内脏团。

4.刺参苗种繁育:在亲参产卵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亲参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将敌害生物和病原菌带入育苗系统。根据生产和市场需要,控制采卵时间和数量,可采取人工刺激或升温诱导产卵,采卵密度10~30个/毫升,不宜超过50个/毫升。

5.鲆鲽类苗种繁育:注意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苗种培育过程中需要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和前期饵料,在投喂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营养强化,为苗种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育苗的成活率。重视用水的处理,储存严冬季节纳入的海水,由沙滤井过滤后提入沉淀池,沉淀一周再经沙滤池和脱脂棉过滤后才用于受精卵的孵化。加强疾病的预防,在沉淀池中每提满一池水沉淀3天后施用氟苯尼考1.5ppm消毒,再引入育苗室和饵料室使用。池水用完后将池子清刷干净,重新提水消毒,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做好种苗培育管理

1.及时规划苗种生产计划:按照苗种需求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不要盲目扩大或缩减苗种生产数量,保障苗种供给。

2.精心培育:苗种培育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培育密度、精准的饵料投喂策略,适时、适量换水,可添加wei生态制剂调控水环境,促进苗种健康生长,提高苗种成活率。

 

3.严格防控疫病发生:做好育苗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工作,进出车间需消毒,不将病原带入育苗系统。
 

二、养殖生产

(一)淡水鱼养殖管理

1.苗种投放。水温5℃~8℃,平均气温5℃~10℃,是大宗淡水鱼苗种销售、投放的合适时期。苗种销售前5~7天,应显微镜检查鳃部是否有斜管虫、固着纤毛虫等寄生。如有寄生虫,按后面的参考方法防治。应提前两周做好放苗准备(晒塘、消毒、进水、培藻),保持水质一定肥度,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2.鱼种的捕捞、运输和投放。操作仔细,减少外伤,是提高成活率的基本保障。根据水温和运距,调整运输密度和供气量,保证运输中供氧充分。苗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20分钟。下塘后,全池泼洒抗应激产品,第3天和第5天可以用碘制剂或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一次。

3.底质改良和水质调控。架设增氧机,适时增氧。高产池塘也应三月份架设增氧机,增加上下层水互换,避免底部缺氧、水质恶化。随着春季水温不断上升,要逐步重视老塘的底质改良。使用氧化型底改产品(10天~15天一次),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4小时/次),释放底质营养素,培养优质水质和水色。

4.存塘鱼类饲料投喂。大宗淡水鱼类由于越冬期间没有投喂,养殖鱼类的体质较差。越冬后尽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越冬后的初期,由于鱼类体质较弱,可适当使用一些优质饲料,如鱼粉、鱼油含量稍高一点,可适当提高投喂频率,并做好肠肝保健(内服维生素类、中草药类保肝健脾药)。

(二)鲆鲽鱼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工厂化养殖春季升温期注意控制养殖池升温速率,检查水源一级或多级沙滤处理效果。建议每天控制在4~5个循环量以上。做好溶氧检测, 大鱼(半斤以上)投喂以后,溶解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小鱼(小于半斤)投喂后,溶解氧保持在7毫克/升以上为宜。

2.投喂管理。水温上升时鱼的摄食、消化能力提高,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及时调整好投喂量,做到定时、定量投喂。宜选择人工配合饲料,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冰鲜杂鱼,控制好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成活率。

(三)虾类养殖管理

1.苗种的选择和放养。在虾苗的选择中,尽量选择经选育的优质品牌苗种,对每批虾苗进行主要病原检测,保证虾苗的各项生存技术指标能够达到规定要求。在虾苗放养之前,需要将盛装虾苗的袋子放在养殖水体中15分钟左右,降低虾苗的应激反应。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推广应用“135”两茬分级养殖模式,放养经一个月暂养的大规格虾苗,提高外塘养殖成功率。控制不同养殖系统放苗密度,避免发生因密度胁迫引发的疾病。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平方米不超过800尾,传统土池养殖密度不超过3万尾/亩。

2.饲养管理。饲料投喂需要掌握两个原则。首先,应对饵料的投喂数量进行合理选择,保证饵料投喂能够达到对虾的生长需要。其次,应对饵料投喂的时间进行合理选择,保证饵料投喂的时间能够符合不同品种及各个生长阶段对虾的进食习惯,避免饵料浪费,减少过量的饵料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3.水质监测和调控。可以通过固定频次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池塘中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换水、减少养料投放等措施,对池塘水质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要根据春季的水温特点,掌握春季水温变化规律,在水温发生变化时,采取维持必要水位等措施避免水温骤变,减少水温变化对虾类的影响。根据养殖水体的溶氧含量,及时调节池塘供氧量。

(四)刺参养殖管理

1.参池水质调控。池塘融冰后要及早地排出表层盐度较低的冰水,可适当施用葡萄糖酸钙(每亩用2千克)提高刺参的抗应激能力、增强刺参体质;继续保持池塘高水位,以维持池塘水温的稳定性。随着开春水温升高,可适当调低水位,充分利用光照,尽快提高池塘水温,促进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但要注意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提升池塘水位,尽量避免“倒春寒”现象造成水温不稳定。

2.参池底质改良。提前做好参池杀菌改底护理工作,防止刺参疾病的发生。要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和改底处理工作,防止刺参出现吐肠、肿嘴的病症。开春时,可使用复合碘溶液(水产用)对水体进行立体消毒,有效防止肿嘴化皮的现象,同时选择使用氧化型底改,可显著改善池底黑泥,释放氧气。此外,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也可有效地解决刺参池塘水质、底质的富营养化,从根本上抑制青苔大量繁殖的营养基础,避免青苔的暴发给刺参养殖带来的危害,但应注意微生态制剂不可与消毒剂同时施用。

3.饲料投喂。投喂“发酵型饲料”,确保海参“膘肥体壮”。春季化冰后,整个水体处于低温状态,池底天然饵料少,不足以满足刺参的摄食量(尤其是刺参存塘量大的塘口),就急需前期的饵料补充。以乳酸菌为发酵剂(配比为200克乳酸菌配合1千克红糖及一定比例的酵母菌发酵50千克配合饲料,密封发酵)发酵的饵料诱食效果好,消化吸收率高,能够有效的提升海参产量。

(五)海上养殖管理

春季海带、裙带菜等藻类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随着长度和宽度的不断增加,个体之间相互遮光和阻流现象越来越严重,应根据海带生长情况,逐步添加浮力;检查吊绳是否磨损,浮泥过多要注意洗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裙带菜除了密切关注其光照及营养盐是否适宜外,冬春季节也是裙带菜收获期,裙带菜收获过晚,品质下降很快,我省裙带菜建议尽量在3月中旬之前完成收获。海水网箱春季养殖应对海域水质环境进行取样调查,调整网箱布局、确定养殖密度等。双壳贝类(如海湾扇贝)附着后的贝苗移至海区或池塘进行中间培育,注意保苗袋的网目选择及放养密度。鲍苗放养密度为40~50粒/笼。

三、水生生物疫病防控

(一)不同生产阶段采取管控措施

1.育苗期间措施

在水产育苗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消毒工作。一是使用聚维酮碘或臭氧处理,对鱼类受精卵进行消毒。二是对养殖器材等进行消毒。三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外源病原生物进入生产区。采取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等措施净化养殖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和减少有机物,对进入生产区之前的养殖用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养殖用水不能进入生产区。四是苗种出场时,全面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

2.养殖期间措施

一是增加溶氧。底层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的缺氧问题。二是降低密度。适时通过分塘降低池塘养殖密度。三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池塘,科学合理的进行饵料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提高免疫力。

(二)科学合理用药

一是合理使用外用药物。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二是严禁抗生素滥用。避免盲目增加药物使用量,不得以预防为目的全池泼洒抗生素。三是严禁使用禁药和三无产品。不盲目听信某种药物效果,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品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三)加强重要种类疫病防控

1.鱼类

春季应关注水霉病、烂身烂鳃和白皮等细菌病,以及寄生类纤毛虫病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往往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常在水温10℃~20℃暴发,一般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因此,在捕捞或转塘等操作时要仔细,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采取投喂饲料等增强抗病能力措施。

烂身病、烂鳃病和白皮病等细菌病通常由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等细菌引起,在病灶部位引起腐烂症状,常在水温15℃左右时开始发病。为避免疾病发生,可在苗种下塘前使用消毒类药品消毒。

寄生类纤毛虫病多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引起,肉眼往往无法直接观察到病原体,常在水温15℃以上开始暴发。纤毛虫病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因此养殖户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等工作,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与生物量,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疾病暴发时,可使用杀虫药品进行防治。

小瓜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发现虫体时,首先要保证水体环境的适宜与稳定,增强养殖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的同时,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鱼体,利用小瓜虫生活史特征控制其生存、繁殖和侵染宿主,从而减少患病鱼的死亡,减少损失。

2.虾蟹类

春季应关注白斑综合征、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以及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病、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低溶解氧、高pH和低pH均会造成养殖虾蟹组织损伤,氨氮和亚硝氮过高容易造成对虾体质变弱,病害大规模爆发,可通过底层增氧、消毒、泼洒微生态制剂等措施修复养殖生态环境。加强养殖水体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如对虾养殖底层水体弧菌超过1x103个/毫升,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通过投喂维生素C等提高虾抗应激能力,预防温度骤变导致养殖对虾和克氏原螯虾暴发白斑综合征,采取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

四、投入品及养殖成品运输

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农业农村部建立的“全国水产品流通信息对接平台”,注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的“优苗网”卖家端,加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开通的“全国水产苗种对接平台”,推动企业通过线上各种途径及时精准对接,引导全国各地水产品采购商、经纪人查找我省水产品货源及供应商联系方式,解决水产苗种及产品“卖不出”和“买不到”的问题。

(一)做好苗种运输

做好苗种运输计划。苗种生产企业尽量与物流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运输线路,保障苗种运输至养殖企业。加强与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接,协同做好苗种保障和运输安全工作。

苗种运输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法、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必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二是苗种在运前要停食锻炼、驯化。三是注意调好水温和水质,苗种在放养前,确保养殖池(池塘、网箱)水体与运输水体水温相差2℃以内,尽量降低对苗种的胁迫。四是保持溶氧充足,不添加麻醉剂。五是苗种运输过程注意防止相互挤压。

(二)做好养殖成品运输

建立鱼类养殖企业与物流运输企业、消费市场的有机衔接机制,特别加强冷链物流的引入,保障水产品能及时运输至消费终端。

1.器械消毒:水产品装车中使用的器具(鱼筐、鱼网等)、包装材料(塑料筒袋、储运水槽等)、防水衣裤等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采用相应浓度消毒剂流动冲洗或浸泡消毒后,再进行使用。

2.运输管理:根据品种不同设定合理运输温度,在气温升高时适当降低运输密度。疫情期间可能运输过程更为漫长,应每隔1~2小时检查鱼体状况一次,确保水体氧气、温度适宜,不添加麻醉剂。在运输途中需要换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不超过容器装水量的1/2,最多不超过2/3。新鲜采收的紫菜要尽快加工,控制在24小时内加工完成。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在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低温。

(三)做好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

做好水产养殖投入品计划和运输安排,多预留出1~2周的使用期限进行采购。运输前适当消毒,保障人员安全。做好运输前的沟通工作。

饲料运输时,装车完毕后要马上盖好篷布,以防暴露和天气突变。春季雨水较多,运输途中要注意防水、防湿,司勤人员要戴口罩、勤洗手,必要时选用酒精、84消毒液对饲料和肥料的外包装、渔业机械、网具和车辆进行喷雾消毒,对特殊动保产品外包装选用75%酒精进行擦抹清洁消毒。

五、收获销售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情况,养殖品种达到上市规格后,捕大留小,以降低养殖动物水体负荷量。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销售时间,避开养殖水产品上市的高峰期,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全年鱼类养殖高产稳产。提前谋划,加强与重点地区、大型生鲜市场、超市对接,避免卖不出,买不到。另外,为了方便检查对照和总结提高,还应认真做好水产养殖中的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工作,为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专题回顾
金鱼

金鱼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

天麻

天麻

天麻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

果子狸

果子狸

果子狸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具有珍贵毛皮的野生动物,属于皮毛兽,其皮可以制裘,是中国传统...

鲫鱼

鲫鱼

鲫鱼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等,为淡水底层杂食性鱼类,多产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

虱子

虱子

虱子为虱科昆虫的统称,成虫和若虫终生在寄主体上吸血,寄主主要为陆生哺乳类动物,少数为海栖哺乳类,...

清香木

清香木

清香木别名细叶、楷木、香叶子,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生于海拔580-2700米的石灰山林下或灌丛中,具...

猪病防治技术

猪病防治技术

猪病的种类很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病及中毒性疾病,而危害最严重...

白蚁

白蚁

白蚁别称虫尉、大水蚁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等翅目昆虫,有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社会阶级为蚁后、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