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种植技术 金银花 红豆杉 冬虫夏草 绿萝 富贵竹 文竹 橡皮树 蟹爪兰 家禽养殖 蚊子

首页 > 农业百科 > 畜牧水产 > 正文

虎头蜂

发布时间:2014-11-28 11:43:37   来源:互联网   标签:虎头蜂

虎头蜂又称胡蜂,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主要分布国家为巴基斯坦、中国南部及印尼。

虎头蜂

“虎头蜂”这个名字,只是民间的俗称,并不是正式的学名,在昆虫中应属胡蜂类,因为它的头大的像老虎,性情也凶猛像老虎,身体长有虎斑纹,所以人们就叫它们“虎头蜂”;又因为虎头蜂窝巢形状很大像鸡笼一样,所以又叫“鸡笼蜂”。

外形特征

虎头蜂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蜂毒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毒蛋白,会使人出现中毒现象,如红肿、奇痒、刺痛等过敏现象,严重时引起患者休克死亡。虎头蜂属于社会性昆虫部落,成员包括一只产卵的雌虫,即蜂后,还有大量的工蜂,大多数是雌虫。雄蜂仅占少数。

栖息环境

虎头蜂栖息处都不在高山,而都是在平地至大约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区,有的筑巢在树枝上,有的筑巢在地窟内,小的巢中有数千只虎头蜂,大的巢中多达数万只蜂。

生长繁殖

每年在四,五月间开始产卵,六,七月间形成成蜂,十月以后向外觅食,遇到食物缺乏时,同类中也会发生大欺小,强凌弱的现象,冬季遇到寒流过境以后,虎头蜂就都不见了。

生活习性

虎头蜂在山地与野外最常见。黑腹虎头蜂属於日行性的昆虫,是杂食类的昆虫。它们的幼虫以毛毛虫等昆虫幼虫为主食,成蜂吃成熟果实或树木的汁液。

分布范围

在台湾虎头蜂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山区,少数分布於高低海拔地区。常筑巢於乔木的树顶(离地约10公尺以上),蜂群的数量最多、攻击性最强,螫人致死的纪录最多。其他主要分布的国家为巴基斯坦、中国的南部及印尼。

预防注意

虎头蜂由于在秋天的时候,为了准备冬眠所需要的食物,常在秋天大举出动,而容易误伤人类.虎头蜂本身不会主动攻击,所以避免虎头蜂叮咬攻击,要注意下列原则:

1、就是远离不要主动攻击虎头蜂:这样就不会遭到攻击。

2、郊游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虎头蜂喜欢那颜色鲜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所以夏末秋初我们到山上去玩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否则常常会吸引虎头蜂到我们身体周围;很容易就遭到攻击,所以上山尽量能够穿上颜色灰暗的衣服。

3、不可以擦香水: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发精或除汗剂,可别上山,也不要擦有防体臭的香水;就可避免虎头蜂的攻击。

4、尽量能够穿长袖长裤的衣服上山:可以保护身体,尽量不要穿短裙穿短裤,应该戴帽子,以避免虎头蜂攻击,帽子有时候也可以避免洗发精的芳香味道吸引虎头蜂,所以上山前要特别注意。

毒性

虎头蜂的毒性可以区分两种:

1、蜂毒:必须要受虎头蜂到二百次以上的叮咬,才会使一个人有生命危险,叮咬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用冰敷即可解决大部份的疼痛。另外虎头蜂的刺不可直接的往后拉,如此会是毒液更进一步的注入身体,引起更大的伤害。

2、虎头蜂蛋白质:会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血压下降休克,生命危险,一般而言过敏体质的人比较容易会有过敏而休克,所以在国外某些医师甚至建议,过敏体质的人应该上山前,先随身携带肾上腺皮质是和抗过敏抗消炎的药物或类固醇,一旦被叮可以马上注射以救命。因此大家能注意到这几点,将可保护着我们避免虎头蜂的攻击,使伤害降到最低点。

专题回顾
虱子

虱子

虱子为虱科昆虫的统称,成虫和若虫终生在寄主体上吸血,寄主主要为陆生哺乳类动物,少数为海栖哺乳类,...

韭黄

韭黄

韭黄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韭芽、黄韭芽、韭菜白等,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因不见阳光而...

莴笋

莴笋

莴笋又称莴苣,为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

茉莉花

茉莉花

茉莉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其叶色翠绿,花朵颜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盆栽花木,现...

党参

党参

党参别称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黄党等,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

草鱼

草鱼

草鱼别名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

黑豚

黑豚

中国古代就有食用黑豚狸肉的习惯,并将其作为高档野菜肴选入中国名菜谱,黑豚狸的美味自有“天上的斑鸠...

鲤鱼

鲤鱼

鲤鱼别称鲤拐子、鲤子等,为鲤科淡水鱼类,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黄鼠狼

黄鼠狼

黄鼠狼学名黄鼬,别称黄狼、黄皮子、黄大仙等,为鼬科鼬属小型食肉动物,栖息于平原、沼泽、河谷、村庄...

梅子

梅子

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实,为蔷薇科杏属植物,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可鲜食、...